第一场演奏中
第一场:1-4奏鸣曲,钢琴展现魅力
精通钢琴的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的分量自然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他早期完成的作品中。9月13日下午2点开始的首场音乐会曲目,便是以早期为主的四部作品,钢琴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主导地位。这便给黄秋宁留下了很大的表现空间。这位大多数观众还很陌生的美女钢琴家果然不负众望,从第一个音符前与宁峰的共同呼吸开始,便进入一种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充满自信的理想演奏状态。特别是第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大跨度、高密度的钢琴音符,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光芒四射。黄秋宁却总是脸颊略略上仰,面带笑容,似一直沉浸在音乐的喜悦中。
当然,主角还是宁峰。他照例着黑色中装上场,台风稳健而内敛。在钢琴默契的配合下,他的琴声一如既往地温润柔和。第三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可能是贝多芬前四部奏鸣曲中最动听的段落。宁峰右手运弓极有分寸,左手揉弦恰到好处,将小提琴抒情柔美的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在第四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宁峰手中的琴变得灵动轻快起来,与钢琴的应答也活泼俏皮。虽然这是一部小调作品,但这一乐章却临时转为大调,暗含大调音乐特有的阳刚气息。
这里顺便说说贝多芬的调性偏好。我个人觉得,贝多芬是偏爱大调的。10部小提琴奏鸣曲中,只有第四和第七2部是小调。5部钢琴协奏曲中,只有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小调。9部交响曲中,只有最后一部是小调,但作为其精髓的第四乐章仍然采用大调。此外,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也都选用了大调。这大概与贝多芬阳光、刚毅、易怒、英雄般的性格有关吧。
第一场结束时的返场曲目,宁峰说要“剧透”一下,即从后面两场曲目中找一个片段来演奏,且让听众选择快曲或慢曲。他最终选取第一位听众喊出的“慢”,演奏了第五奏鸣曲的第二乐章。
宁峰在第一场演奏中
第二场:5-7奏鸣曲,明媚的春天
贝多芬早期的小提琴奏鸣曲明显受到莫扎特和海顿作品的影响。贝多芬少年时就膜拜莫扎特,并在父亲的陪伴下当面得到过后者的指点。他成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曾拜海顿为师。但从第四奏鸣曲,特别是里程碑式的第五奏鸣曲开始,他已完全摆脱前辈的印迹,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将这一室内乐样式提升到光照后人的高度。
第二场的重头戏《F大调第五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即知名度最高的“春天奏鸣曲”(作品第30号),被安排在上半场的第二曲目。宁峰琴弓触弦的那一瞬及随后响起的辨识度很高的主题旋律,令人感受到抚摸天鹅绒般的柔软与光滑。宁峰手中那把制作于1710年的“斯特拉迪瓦里”,此刻的声音更加明亮洁净,以较强的穿透力,辐射出春天般的温暖。这一乐章虽然结构简单而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却因为这特有的旋律和音色而很容易形成记忆。
我一直觉得,温暖、抒情、厚重,是宁峰小提琴演奏的一个特质。这一特质在“春天”的第二乐章继续得到发挥,令旋律的歌唱性得到张扬。这一乐章的动听程度,与前面提到的第四奏鸣曲第二乐章可相媲美。而小提琴与钢琴的密切配合,也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显著成功。
第二场返场加演
宁峰宣布加演曲目
接受献花
观众被丰富的贝多芬文创纪念品所吸引
本文授权转载自“深圳乐迷”作者/辜晓进
音乐会现场照片由张开城拍摄
该篇乐评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深圳音乐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