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0755-8284-1888
资讯动态
News dynamic
首页 > 资讯动态 > 大众乐评
资讯动态
News dynamic
大众乐评:凌厉的柔情:听宁峰“贝小奏”全集音乐会
2020/09/16    来源:文/辜晓进


 

宁峰与黄秋宁在演奏中
 
  在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当今中国顶级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的宁峰与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钢琴家黄秋宁,9月13日在深圳音乐厅一连三场成功联袂完成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下简称“贝小奏”)全集10部作品的马拉松音乐会,成就了今年深圳一大音乐盛事。
  贝多芬首先是一位钢琴家。在他不算漫长却辉煌灿烂的音乐生涯中,多半时间主要是靠演奏钢琴生存的。据英国传记作家埃蒂斯·奥加披露,1808年,38岁的贝多芬因耳疾等因素导致演奏效果屡屡欠佳,遂决定“不再以独奏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这才中断了其7岁就开始登台的钢琴独奏之路。但他的钢琴奏鸣曲却写了一辈子。贝多芬也自幼学习小提琴,年轻时常常参加乐队演奏,虽然其琴技始终乏善可陈,水准远不如钢琴,但并不影响他写出伟大的小提琴作品。

 

第一场演奏中

 

第一场:1-4奏鸣曲,钢琴展现魅力

  精通钢琴的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的分量自然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他早期完成的作品中。9月13日下午2点开始的首场音乐会曲目,便是以早期为主的四部作品,钢琴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主导地位。这便给黄秋宁留下了很大的表现空间。这位大多数观众还很陌生的美女钢琴家果然不负众望,从第一个音符前与宁峰的共同呼吸开始,便进入一种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充满自信的理想演奏状态。特别是第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大跨度、高密度的钢琴音符,如泉水般汩汩流淌、光芒四射。黄秋宁却总是脸颊略略上仰,面带笑容,似一直沉浸在音乐的喜悦中。

  当然,主角还是宁峰。他照例着黑色中装上场,台风稳健而内敛。在钢琴默契的配合下,他的琴声一如既往地温润柔和。第三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可能是贝多芬前四部奏鸣曲中最动听的段落。宁峰右手运弓极有分寸,左手揉弦恰到好处,将小提琴抒情柔美的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在第四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宁峰手中的琴变得灵动轻快起来,与钢琴的应答也活泼俏皮。虽然这是一部小调作品,但这一乐章却临时转为大调,暗含大调音乐特有的阳刚气息。

  这里顺便说说贝多芬的调性偏好。我个人觉得,贝多芬是偏爱大调的。10部小提琴奏鸣曲中,只有第四和第七2部是小调。5部钢琴协奏曲中,只有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小调。9部交响曲中,只有最后一部是小调,但作为其精髓的第四乐章仍然采用大调。此外,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也都选用了大调。这大概与贝多芬阳光、刚毅、易怒、英雄般的性格有关吧。

  第一场结束时的返场曲目,宁峰说要“剧透”一下,即从后面两场曲目中找一个片段来演奏,且让听众选择快曲或慢曲。他最终选取第一位听众喊出的“慢”,演奏了第五奏鸣曲的第二乐章。

 

黄秋宁在第一场演奏中

 

宁峰在第一场演奏中

 

第二场:5-7奏鸣曲,明媚的春天

  贝多芬早期的小提琴奏鸣曲明显受到莫扎特和海顿作品的影响。贝多芬少年时就膜拜莫扎特,并在父亲的陪伴下当面得到过后者的指点。他成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曾拜海顿为师。但从第四奏鸣曲,特别是里程碑式的第五奏鸣曲开始,他已完全摆脱前辈的印迹,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将这一室内乐样式提升到光照后人的高度。

  第二场的重头戏《F大调第五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即知名度最高的“春天奏鸣曲”(作品第30号),被安排在上半场的第二曲目。宁峰琴弓触弦的那一瞬及随后响起的辨识度很高的主题旋律,令人感受到抚摸天鹅绒般的柔软与光滑。宁峰手中那把制作于1710年的“斯特拉迪瓦里”,此刻的声音更加明亮洁净,以较强的穿透力,辐射出春天般的温暖。这一乐章虽然结构简单而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却因为这特有的旋律和音色而很容易形成记忆。

  我一直觉得,温暖、抒情、厚重,是宁峰小提琴演奏的一个特质。这一特质在“春天”的第二乐章继续得到发挥,令旋律的歌唱性得到张扬。这一乐章的动听程度,与前面提到的第四奏鸣曲第二乐章可相媲美。而小提琴与钢琴的密切配合,也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显著成功。

  “春天”还有一个重要创新,即贝多芬首次改变莫扎特时期形成的三乐章奏鸣曲传统,而采用了四乐章的结构。不过这新增加的第三乐章时长还不到1分钟,几乎一闪而过,似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四乐章。直到这一场的第七奏鸣曲,四乐章的结构才真正确立。

 

第二场返场加演

 
第三场:8-10奏鸣曲,凌厉与力度
  这一场的第八奏鸣曲第一乐章,宁峰开始展现凌厉的一面。从开始小提琴与钢琴共同演奏的快速音阶经过一段抒情乐段,小提琴转向激越。宁峰的运弓大开大阖,撞弓却有所克制,炙热的情绪突破其内敛的外表顽强外溢,直至乐章的戛然而止。第二乐章则形成很大落差,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中难得一见的伤感旋律,将小提琴和钢琴都裹挟到另一个世界。第三乐章又回归热烈,大段的跳弓,宁峰拉得轻松而顺畅。
  这一场最重要的曲目是《A大调第九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称“克鲁采奏鸣曲”,以被题献者的名字得名。这部奏鸣曲的名气仅次于“春天”,却是所有“贝小奏”中最具冲突、时间最长和难度最大的一部。不过,这个难度放在帕格尼尼金奖得主面前,只是小菜一碟,何况贝多芬时代的小提琴技巧还没发展到帕格尼尼时期那样的高度。从第一乐章无伴奏双音开始,到中间的上弓快弓,再到后面的八度双音,及至第三乐章快速带附点的战斗性旋律,宁峰均以其强大的实力,过关斩将,将作品的戏剧冲突和跌宕的情绪表露无遗,令音乐气势恢宏而充满张力。
  大概是马拉松般连续演奏导致体力消耗太大的缘故,钢琴在最需要力量和速度的这部压轴大戏中,稍嫌力不从心。但总体也与小提琴齐头并进,一气呵成,为这场音乐盛事圆满收官。
  值得大赞的是,即便已经气喘吁吁,宁峰仍坚持每场都加演的惯例,与黄秋宁返场演奏了改编自贝多芬《e小调第27钢琴奏鸣曲》(作品90号)的一个乐章。
 

宁峰宣布加演曲目

 

接受献花

 

观众被丰富的贝多芬文创纪念品所吸引

 

本文授权转载自“深圳乐迷”作者/辜晓进

音乐会现场照片由张开城拍摄


 

该篇乐评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深圳音乐厅观点。

 

 

  • Address /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2016号
  • E-MAIL / szyyt@shenzhenconcerthall.com
Copyright © 深圳音乐厅2019 粤ICP备05008197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ancheer
票务热线:0755-8284-1888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