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响乐团上半场演出完毕(辜晓进 摄)
今年春节,大量深圳人留深过节。于是,福田区首次举办“福田新春艺术节”,一连七天,将深圳音乐厅全部占满。西安交响乐团献演一中一西两场音乐会,是其中唯一的交响乐演出,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听2月17日这场中国作品音乐会。

吸引我的主要是12首由鲍元恺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民族交响乐作品。鲍元恺是将中国民间小调改编成交响乐作品成就最突出的作曲家之一,而且不同于王洛宾、雷振邦等主要取材于少数民族元素,鲍元恺的改编曲几乎清一色汉族民歌。在以往涉及中国作品的音乐会上,鲍元恺的作品通常演奏寥寥数首作为点缀,此次一连12首,就很有看点了。
何况演奏者是我不曾现场听过的西安交响乐团,其作为西安音乐学院所在城市的乐团,也引起我的一些兴趣与期待。
演出现场,西安交响乐团以约60人的双管编制出场,乐手们看上去都很年轻,朝气蓬勃。弦乐的一提、中提、大提、贝司的首席全部是女乐手,管乐部分甚至首席长号也是女性,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可见西北“女汉子”之犀利。

作为一支年轻的乐队,西安交响乐团的乐手都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据查,包括指挥秦智峰、首席伍思雨在内的很多乐队成员,都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但从当晚的乐队布局看,6把大提琴少了些,导致在20多把小提琴与6把贝司(低音提琴)之间的声部不够均衡,大提琴在后面多个齐奏段落略显单薄。




(辜晓进 摄)
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几乎都是西北或北方风格,这与西安交响乐团这样一支西北乐团的气质是契合的。换言之,这样的乐团更有可能原汁原味掀起一股真正的“西北风”。这在气温20℃以上的暖暖深圳,颇觉“清凉”。
上半场演奏了孙畅、陈其钢、三宝、赵季平的作品。其中陈其钢的《山楂树之恋》是改编曲,三宝的《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插曲,都耳熟能详。孙畅根据古诗意境创作的《长安古意》和《桃源行》是有新意的,其中《桃源行》开头的大段英国管独奏(演奏员完成得很好),令我想起徐振民的《枫桥夜泊》。但要从旋律、和声、配器这三大关键要素衡量,赵季平的两首原创作品《汤瓶梦幻》和《高原狂舞》无疑是最成功的。乐团的演绎也很到位,乐队首席在整个音乐会中的多次小提琴领奏尤为出彩。

下半场便是鲍元恺的作品《炎黄风情》。这套曲目完成于30年前,共有24首,此次选择了其中的12首。12首中除《紫竹调》和《对花》两曲外,都来自西北或北方民间歌曲。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便气势不凡,乐队营造出强悍的动态,起始乐段与中间的抒情段落也形成很大反差,这是鲍元恺二度创作的全新创意。
当晚,有幸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指挥家王家阳教授比邻而坐。他对鲍元恺的作品也评价甚高,并透露鲍元恺已授权他所率领的深圳爱乐室内乐团演奏其全套作品。他说,鲍元恺的本事在于,在几乎不改变原歌曲旋律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和声、转调和配器等手法,推陈出新,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交响乐作品。

随后的《走西口》也是鲍元恺被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西交的演奏,令人再次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类似的还有《小白菜》《放马山歌》《对花》等。特别是《小白菜》的悲情元素,被很多中国音乐作品所采用,个人觉得用得最好的是舞剧《白毛女》第二场的开场段落,此曲的演绎总体是令人满意的,但首席在小提琴独奏部分的肢体动作活跃,与乐曲所应传递的伤感哀婉的情绪略有游离。加演曲目是《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开头部分,指挥是秦智峰,风格沉稳、中庸。而“西方经典交响乐”音乐会中的《天方夜谭》,对乐队各声部首席有着更大考验。

最后,感谢西安交响乐团在新春佳节这样往年演出的空窗期,为深圳乐迷连送两场交响音乐会。


谢幕(辜晓进 摄)
本文授权转载自“深圳乐迷”作者/辜晓进
音乐会现场图片(文章配图)由作者提供
该篇乐评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深圳音乐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