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0755-8284-1888
资讯动态
News dynamic
首页 > 资讯动态 > 大众乐评
资讯动态
News dynamic
大众乐评: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上次很抒情,这次很疯狂
2024/07/10    来源:深圳乐迷公众号;辜晓进/文

音乐会开始(韩墨 摄)
  六年前的2018年7月5日,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以下简称“12大”)首次访深举办音乐会。“12大”作为柏林爱乐一个梦幻组合品牌,曾录制多个专辑,遐迩闻名。所以那次深圳音乐厅几乎座无虚席。数月后,柏林爱乐在杜达梅尔的率领下也首次访深。同年6月还有伦敦交响乐团的来访。那年深圳的音乐舞台,可谓大师云集,名团蜂拥。“12大”以其精彩的演出给深圳乐迷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首次来深的“12大”,精心设计了一套曲目,将大提琴音色最美的一面充分向听众展现。其中包括凝重均衡的大卫·芬克《组曲》,柔和伤感的福雷《帕凡舞曲》,优美动听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脍炙人口的《泰坦尼克号》,变化丰富的海特尔·维拉-罗伯斯《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一号》等等。虽然结尾也有两首皮亚佐拉作品,但总体风格主打一个“抒情”,是那种直抵心田的甘醇柔美。
 
  此次再来,似乎刻意想展示大提琴的另一面。曲目设计迥异上回,总体上活泼,谐谑,激越,躁动,除下半场一首《温柔地爱我》外,大都与狭义的抒情无关。表现形式也放弃上回的沉稳路线,转向俏皮风趣,响指、口哨、人声都上了。第二曲文森特·斯科托的《巴黎桥下》,甚至出现乐队演奏不谐和音、一位乐手起立鲁莽挥手指挥的搞笑场面,将这由一首巴黎老歌改编的作品渲染出别样味道。而且不同于上回以17-19世纪作品为主,这次主打20世纪作品。上半场终于在法兰西丛林里出现《摇摆德沃夏克》,但也把德沃夏克“摇摆”得面目全非,依稀可听到极度变形的《幽默曲》《斯拉夫舞曲》等在里面上蹿下跳。但也有两首是与上次相同的,即下半场胡安·蒂佐尔的《大篷车》和皮亚佐拉的《神秘赋格》。
 



两次演出阵容对照,下图是2018年的演出(张开城 摄)。上图是昨晚的演出,右4是新加盟的女演奏家(韩墨 摄)

演奏《巴黎桥下》期间,有乐手(左2)幽默地起立指挥(韩墨 摄)
  成立于卡拉扬时期的1972年的“12大”,是柏林爱乐历史最悠久的室内乐组合,多年来阵容一直保持稳定,以50后至70后乐手为骨干。这回仔细查对节目单,与六年前相比,只换了两人,其中一位是女性。80后“新女性”瑞秋·赫勒尔-西姆科克替下了70后的尼古拉斯·罗密斯,80后的乌拉兹米尔·辛克维奇于2022年加盟柏林爱乐,替换70后的大卫·里尼克尔。
 
  回到昨晚的演出。其实曲目虽比较现代,却体现了大提琴合奏的高水平,难度应大于六年前的抒情风。以开场曲让·弗朗赛的《晨曲》为例,在四个乐章中,不论行板还是急板,大多数时候都以不少于八个声部的和声进行,而且常常处于大提琴较为艰难的高音区,这对每个声部的音准都有极高要求。特别是两个“急板”乐章,“12大”的高速演奏,音乐精准无误,节奏严丝合缝,整个乐队情绪高涨,“疯”而不乱。
 
  《摇摆德沃夏克》有如笔触粗犷的油画,乐队构建的重重叠叠的斑斓色彩,仍难以掩盖《幽默曲》等旋律的顽强呈现。在《温柔地爱我》里,两位首席的独奏将听众带回大提琴浑厚的温馨之中。在其他乐曲中,乐手们也都有轮番独奏的机会,体现出“12大”高超的个人水平。皮亚佐拉的《神秘赋格》作为“12大”的保留曲目,乐队凌厉的一往无前,和中间在泛音伴奏下独奏大提琴的深情表达,展现出大提琴强大的表现力。
 
  昨晚的演出,也几乎座无虚席。
 




 
 
大提琴家们在演奏中(韩墨 摄)
 
文章来源:“深圳乐迷”公众号
  • Address /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2016号
  • E-MAIL / szyyt@shenzhenconcerthall.com
Copyright © 深圳音乐厅2019 粤ICP备05008197号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vancheer
票务热线:0755-8284-1888
置顶